语言: EN

学生工作STUDENT WORK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最新动态 > 正文
【文汇报】汽车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发表时间:2011-09-09 阅读次数:

【文汇报】发动机旧翻新,这种车敢开吗?

  中国已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汽车生产大国。
  但“大国”不等于“强国”。还算不上“强国”的标志之一,是中国汽车业守着一座“富矿”却迟迟没开发。这座“富矿”,是把报废汽车上拆下的零部件,“再制造”、再使用。据估算,每年被轻轻放弃的这一大类可再生资源,价值高达300亿-350亿元。
  在国外,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早已成为成熟产业;而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且前行阻力重重。这个暑假,同济大学汽车学院的一支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就中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现状作了一番调研。团队负责人、大三学生冷搏说,“很需要媒体帮忙!”因为他们发现,就连“再制造”这个概念的知晓率,也实在很低。
  “再制造”好处多多
  再制造产业50年前就已出现在欧美,主要回收和再利用机电产品。从中衍生出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从报废汽车上拆下零部件,经过清洗、修复和表面处理等,使其性能“恢复”到新品的水平。
  冷搏介绍说,借助再制造技术,汽车最重要的一些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箱,使用寿命可以延长一倍。而过去,这些核心部件只要局部损坏,就得报废、回炉熔融……
  世界上的汽车工业强国,零部件再制造已有10年左右产业历史,创造了可观价值。目前,德、法、美、日等报废汽车的再利用率已达到80%以上,美国2009年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的产值为700亿美元。
  而且,汽车工业引入再制造之后,“高耗材、高污染”的污名得以逐渐洗脱。国内一家从事再制造业的公司做过测算:如果每年有5万台“斯太尔”发动机是“再制造”的,那就可以节省3.825万吨金属,回收的原材料等的价值约为16.15亿元,还可节电7250万度;可实现利税则为1.45亿元。
  美国钢铁协会的一份报告指出,单说钢铁材料,引入再制造后的汽车生产可节省能源47%-74%,节省用水量40%,减少大气污染86%,减少水污染76%,减少固体废料97%。
  很馋却“下不了嘴”
  在国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的进展不如人意。
  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是微电子技术和纳米技术,还涉及多个交叉学科,如装备工程学、机械工程学、材料工程学、表面工程学和环境科学等。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楼狄明,是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他进一步解释说,要保证再制造出来的零部件的功能跟全新的一样,最关键的是检测——利用精密仪器对旧的零部件“探伤”,找出毛病;而在再制造过程中,也要多次检测。
  不过,眼下真正“卡”住国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业发展的,不是技术,而是一些现行政策和法规的限制。走访国内一些车企后,冷搏他们得知:其实很多车  企都很馋再制造这块“大蛋糕”,但又都“下不了嘴”。
  国内这个行业起步晚,与一道“法令”很有关系。2001年,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国家制定了《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规定报废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方向机、前后桥和车架“五大总成”必须报废不得利用。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恰恰是要利用这“五大总成”。
  政策松动,直到2008年才出现。其时,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首批1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的名单。去年,再制造业迎来新的曙光: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信部也出台了《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
  由于国家政策一直不明朗,所以相关行业标准迟迟没有订立。目前能够试水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的,还只有获批的14家企业,“有许多企业也想做,但起码要等行业标准制定出来,否则,一放就很容易乱。”
  “新品都还不能放心……”
  “眼下许多新品的质量都还难保证,以次充好的假冒伪劣产品依然泛滥,因此消费者对制造业很警惕。在这种情况下要让他们认可、接受再制造的产品,恐怕不容易。”楼狄明教授一语中的。的确,再制造业在国内发展的另一个瓶颈,正是消费者信心。
  同济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做过这方面的调研,160位被调研对象中,一半有机械工程背景。结果是,“再制造”的概念知晓率只有两成,而清楚“再制造”和“汽车维修”的区别的,比例更低。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有五成被调研对象表态:就算再制造的零部件的价格只有全新零部件的一半,而且产品生命周期、功能等都与新的相同,他们仍会出于安全等各种考虑,花更多的钱买新品。“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因素。”
  化解消费者的心理障碍,宣传“再制造”概念、技术是一方面,但更要做实事。记者了解到,国内一些获准试点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已在售后服务上有所动作,比如潍柴动力(潍坊)再制造有限公司。他们得到的初步经验是:第一次向客户提供再制造的零件,对方为难,不敢轻易选择;但使用了,感受到“物美价廉”的客户,会成为回头客。

返回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宁远馆 邮编:201804 

© 2017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