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获奖年份 |
奖项名称 |
奖励等级 |
获奖项目 |
获奖团队成员 |
1 |
2007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 |
万钢、余卓平、孙泽昌、陈萍萍、王哲、张立军、魏学哲、钟再敏、侯永平、罗峰、马建新、章桐 |
2 |
2008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燃料电池轿车动力平台关键技术 |
万钢、余卓平、孙泽昌、陈萍萍、王哲、魏学哲、钟再敏、张立军、侯永平、罗峰 |
3 |
2009 |
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燃料电池汽车供氢关键技术 |
马建新、周伟、张存满、潘相敏、杨代军、吕洪 |
4 |
2009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乘用车约束系统试验平台的技术研究 |
马志雄等 |
5 |
2009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 |
汽车侧气囊及电子控制系统ECU项目研发与应用 |
朱西产等 |
6 |
2010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高压氢气供给系统关键技术 |
马建新、周伟、张存满、潘相敏、杨代军、吕洪 |
7 |
2011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现代车用发动机虚拟设计仿真系统分析 |
楼狄明等 |
8 |
2011 |
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奖 |
三等奖 |
汽车盘式制动器制动抖动机理、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研究 |
张立军、余卓平、宁国宝、熊 璐 |
9 |
2012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混合柴油燃料车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
楼狄明、胡志远、谭丕强 |
10 |
2012 |
上海市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基于改型优化的轿车液力变矩器产品系列开发新技术 |
吴光强等 |
11 |
2013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汽车多源动力总成集成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 |
余卓平 钟再敏 魏学哲 章桐 张立军 赵治国 孙泽昌 熊云 罗峰 陈辛波 陈慧 王哲 卓桂荣 熊璐 |
12 |
2013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关键技术与应用 |
楼狄明、胡志远、谭丕强 |
13 |
2013 |
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二等奖 |
轿车液力变矩器系列开发新技术 |
吴光强等 |
14 |
2017 |
上海市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需求与功能导向的汽车离合器产品主动开发技术 |
吴光强等 |
15 |
2017 |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车用动力电池多域、多尺度管理及成组关键技术 |
魏学哲、戴海峰、孙泽昌 |
16 |
2017 |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柴油车颗粒后处理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楼狄明1、谭丕强2、胡志远5、周毅9、林瑞10、房亮15 |
17 |
2017 |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电动汽车智能充换储一体化电站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沈勇等 |
18 |
2018 |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功能导向与问题靶向的汽车离合器及其系列化开发新技术 |
吴光强、陈祥、鞠丽娟、苑仁飞、郭继伟、邱毅凡 |
19 |
2018 |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三等奖 |
涡轮增压器正向开发设计流程及零部件模块化开发技术 |
倪计民、石秀勇、李佳琪、王琦玮、范厚传 |
20 |
2019 |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
特等奖 |
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技术研发极其产业化 |
余卓平1、明平文8、马天才10、林瑞13、吕洪14、魏学哲17 |
21 |
2019 |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
特等奖 |
燃料电池商用车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
章桐2、陈会翠17 |
22 |
2019 |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全频段汽车制动系统动态设计与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 |
张立军1、孟德建2、余卓平5、熊璐10、李文博14 |
23 |
2020 |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及应用 |
熊璐1、余卓平2、陈辛波5、冷搏6 |
24 |
2020 |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长寿命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魏学哲1、周苏4、戴海峰10 |
25 |
2020 |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汽车气动-声学整车风洞研制及应用 |
杨志刚1、庞加斌5、王毅刚7、赵兰萍9、李启良14 |
26 |
2020 |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重型柴油机高原高寒冷起动关键技术及应用 |
房亮1、楼狄明2、胡志远3、张允华8、谭丕强9 |
27 |
2022 |
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智能网联重型商用车节能优化控制系统及产业应用 |
高炳钊1、陈辛波6 |
28 |
2021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商用车低排放尾气后处理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楼狄明1、张允华10、房亮12 |
29 |
2021 |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高压气态加氢站系统设计与成套装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
张存满1、吕洪2、周伟5 |
30 |
2021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高性能软包动力电池设计及智能管理关键技术与应用 |
戴海峰1、王学远4、魏学哲5 |
31 |
2021 |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高压加氢站压缩、储存、加注关键技术与装备 |
张存满1、周伟3、吕洪4 |
32 |
2021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电动汽车工程手册 |
章桐等 |
33 |
2021 |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面向中国场景的汽车智能化系统测试评价关键技术及装备 |
朱西产等 |
34 |
2021 |
上海市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新能源汽车专用电机驱动系统宽频控制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康劲松1、钟再敏2、朱元3、吴志红6 |
35 |
2021 |
国家科技进步奖(GF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空气稀薄环境XX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楼狄明4、谭丕强8 |
36 |
2021 |
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三等奖 |
高能效与高可靠国六天然气重型牵引车开发及产业化 |
楼狄明等 |
37 |
2022 |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汽车线控制动系统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熊璐1、冷搏2、余卓平5、卓桂荣9 |
38 |
2022 |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餐废油脂生物柴油制备及车用关键技术 |
楼狄明1、胡志远2、谭丕强8、 房亮10、张允华11、顾欣荣15 |
39 |
2022 |
2022年度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 |
一等奖 |
高性能动力电池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
戴海峰1、姜波3 |
40 |
2022 |
2022年度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 |
一等奖 |
商用车燃料电池操作条件优化关键技术与应用 |
戴海峰1、马天才3、魏学哲5 |
41 |
2022 |
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创新奖 |
一等奖 |
面向商用车运营的燃料电池系统自适应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
戴海峰1、余卓平2、马天才3、魏学哲4、朱建功5 |
42 |
2022 |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 |
一等奖 |
长寿命商用车燃料电池运行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 |
(同济大学排名2)戴海峰1、马天才4、魏学哲5、王学远8、林瑞10 |
43 |
2022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二等奖 |
功能定制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模块化平台技术 |
吴光强1 |
44 |
2022 |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
二等奖 |
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处理及在线监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张允华1、谭丕强2、胡志远6、房亮7 |
45 |
2022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减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郭荣等 |
46 |
2022 |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 |
一等奖 |
燃料电池系统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核心测试设备开发 |
(同济大学排名2)陈会翠2 |
47 |
2023 |
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 |
特等 |
面向开放环境的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测评关键技术及应用 |
陈虹,吴志新,张琳(3/23) |
48 |
2023 |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技术发明奖 |
一等奖 |
压力/温度/湿度自适应调控的高效燃料电池系统关键技术 |
明平文,李冰,杨代军,邢丹敏,翟双,潘凤文 |
49 |
2023 |
中国发明协会年发明创业奖创新奖 |
二等奖 |
燃料电池复合电源系统集成控制技术及其在特种领域的应用 |
马天才、姚乃元、林维康、杨彦博 |
50 |
2023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电动汽车纵向行驶主动安全、智能节能和舒适性集成控制技术及应用 |
赵治国1、郭景华、许庆、孔周维、邓跃跃、石添华 |
51 |
2023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 |
二等奖 |
公交车网联领航辅助驾驶系统关键技术 |
冷搏2,李欣,王淼,熊璐5,王浩然,刘飞龙,王鲲,董健,王书涵 |
52 |
2023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 |
三等奖 |
车用燃料电池高性能测试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 |
林瑞1、马天才2、裴冯来、刁力鹏、孙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