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

校友园地ALUMNI GARDEN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园地 > 校友风采 > 正文
悠悠三十载,孜孜汽车人
作者:黄宝庭  发表时间:2018-05-29 阅读次数:
梁桂森先生,1983年入学,就读于热能动力机械专业,现任职上海同圆发动机测试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与梁先生的交谈之中,我们能够很清楚地感受到梁先生身上那股汽车人独有的、勤勉与实干精神。这种求实精神使我们备受感染。


1. 梁先生您好!我们想先了解一下您的求学经历。请问当初是什么原因使您选择了同济大学热能动力机械专业(即同济汽院前身)呢?又是因为什么选择了这个专业?它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呢?

答:选择同济大学是受我们老师的影响,当然与当时的考分有关系,我们是考前填志愿,所以第一志愿在好的当中选一个老师推荐的。选这个专业主要是因我父亲工作中有内燃机,而在当时火车正在从蒸汽机转内燃机,这个专业学到的知识往后可能会派上大用场。而且当时是5年制,认为时间长一点可以多学一点。

2. 您就读于三十年前的同济大学,想必您的大学生活与现今的大学生相比一定有些相似与不同之处,您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吗?

答:这个我得声明,我其实对目前的大学生活不太了解,只能靠想象,所以只能说一下我当时的情况:
(1) 那时没有网,没有电视,没有计算机,没有手机等,一切的信息靠报纸,以及写信回信。
(2) 那时大学生地位高,所以很多同学是只求大学毕业的。工作是分配的,房子是分配的,没有什么顾虑。但同学们学习大部分都仍是非常刻苦的,最崇拜作家、导演,希望当老师、当科学家……
(3) 班级活动去公园就最好了,不像现在的大学生娱乐生活丰富多彩。因为物质生活稍显匮乏,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当时的大学生对精神世界的建设会稍微更看重一点。

3. 母校和老师给您留下的最深远的影响又是什么呢?有没有对您之后的工作与生活造成影响?

答:印象很深,影响深远。主要是潜意识内的,对我而言,可以说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是在大学形成的。在大学生涯中得到的认知:比如说读书、科研的习惯,比如说对熬夜、作息时间的看法,都使我一生受益。

4. 大学生涯应该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兴趣爱好的最好时期,请问您在校期间有没有发展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呢?

答:最主要是参加了历史学社,读了很多历史相关的书籍,提高了这方面的知识素养;同时也学会了围棋和太极拳,全面发展了自己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5. 您认为您在大学期间做的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是什么?

答:也没什么特别的,当时可能觉得自己能够在大部分学期成绩总分一直保持班级第一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不过毕业了这么久,也能大致感受到成绩不是全部,所以现在看有点俗了。

6. 您对大学生活有什么遗憾吗?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或者什么人或物呢?

答:没有遗憾,如果有,那可能是努力还不够。
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同学之间就像兄弟姐妹,这种感情让我记忆深刻也十分怀念。

7. 谢谢您向我们分享您的求学经历,接下来我们想询问您一些关于毕业后工作选择的问题。请问您毕业后的个人发展是什么样的呢?是什么原因使您选择了这样一条路?

答:我主要是自己创业,也是相应号召。当时国家正大力提倡创业创新,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发展技术,以改善国家落后的现状。所以我权衡之下选择了这条道路。

8. 现今大学生临近毕业时面临的选择很多,例如出国、就业还是考研等,您怎么看待大学生就读专业与今后发展方向的问题呢?如果您毕业时面临这样的选择,请问您会怎么做出决定?

答: 什么样的人生最有意义,这个是人生观的问题。人生很平凡,一个人很渺小,患得患失时间就过去了,可能一事无成。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跃,想法很多,但又不可以每一条路都尝试,生活压力也大。所以要抓住机会勇于决断,只要努力,持之以恒,不怕苦,意志坚定,任何道路都会有成绩。
社会是很复杂的,很多大学生一入社会就会迷失方向,因为这与他们的学校生活是截然不同的,很容易失去自我。所以就我而言,如果毕业选择,我还会读研究生、读博士,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9. 现在有许多学生会觉得在校所学的知识无法运用到之后的工作中,请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您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与您之后的工作生涯有什么联系之处吗?

答: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我们在学样学习的课本中具体的知识可能是在后面无用的,甚至是错误的,因为书本也是人编写的,限于当时的水平,所以书本的知识可能老化。其实另一个方面,学习主要是过程,要学会分析能力,探究方法,以及在复杂的条件下解决问题能力。
所以不仅要知其然(具体知识),还要知其所以然。
我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都是用得上的特别是经典的原理。也是毕业后一直从事所学专业。
但有些不常用的都忘记了,如果记住的话那更好了,会对工作很有用。所指的是交叉学科,比如电工学中的知识都忘了,偶尔用到的时候就欠缺很多。

10. 谢谢梁先生的解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从您的回答中收获到很多。最后想向您询问一些关于毕业后回顾与寄语方面的问题。请问您毕业以后与母校经常联系吗?如果联系的话,会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呢?

答:有联系,我们偶尔会举办同学聚会、聊天等活动,也会组织回学校看望老师。

11. 对母校及在读的学弟学妹,请问您有什么寄语可以分享的吗?

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勤于思考的人一定会成为社会的脊梁,也希望学弟妹们能够不忘初心、勤勤恳恳、实事求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返回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宁远馆 邮编:201804 

© 2017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