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

校友园地ALUMNI GARDEN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园地 > 校友风采 > 正文
微言鸣道——校友访谈录之97级本科张雪飞
作者:SHI Xian  发表时间:2012-04-20 阅读次数:

张雪飞,同济大学汽车学院97级本科生,05级硕士,博世工程服务,电动事业部,从事汽车行业十多个年头

1. 毕业多年回到母校有什么感受,您觉得母校有什么变化?
   最大的感受应该是硬件方面,比我们读书的时候硬件条件好多了。比如说现在的图书馆环境很好,规模也比较大。我们那时上学经常要占位子,位子和人数是不成比例的。那时候条件要差很多,而且现在在图书馆就可以上网。我们那个时候获取新的知识完全是依赖图书馆。现在有了网络以后许多事情都方便了很多。
   从学生方面说也是有很大差别的,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80末,90后的。我们那个时候新鲜事物少了一点。网络是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现在有网络有微博。我们那个时候,大四才能用56K的拨号上网。现在的学生接触的事物我们那时多很多,思维更加活跃,思想也更加开放。但是新事物多了也容易分散精力。肯定会占据一部分学习时间。我们那时虽然还是有很多同学每天都去玩QQ,但是他们的成绩也非常好,他们每天也会花很多时间学习,而我是经常性泡图书馆的。我一般会在图书馆看一些杂志,或者看一些专业方面的书。现在的学生更加自由,思维也更加灵活。我们那个时候读书的时间会多一点,但是现在社会的发展和我们那是不一样了,我觉得应该顺应这个社会。
2. 回到大学,您觉得您大学生涯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情?
我在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时参加了小型的燃料电池车的设计。那时几个同学加上指导老师四五个人,用了半年时间造出来了一辆样车,标准可能不是很高。虽然我们缺乏经验但是我们还是按时完成了这个项目。通过我们的设计、实践最终把车做出来了,从车身到底盘轮胎刹车片,每一个零件都是我们自己设计或购买的。那时万老师刚刚到中国把燃料电池带到中国。先从小型的样车做起,我们有幸参与这个项目。我们学院同时在做的还有一辆基于桑塔纳2000的燃料电池车。我们这个车只能坐两个人,我们那个时候叫春晖一号。
3.基于对过去几年的发展的感受,您能展望一下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么?
接下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更加理性,不像过去那样会出现井喷式发展。现在发展相对来说要难一点,目前来说是买方市场,行业已经完全市场化了,竞争很激烈。不像原来我刚进入行业的时候,能造车能买车的就这么几家。相对来说比较轻松,现在行业中企业也比较多,产量现在已经接近2000万辆了。市场化竞争已经摆在那里,在想赚暴利,已经不大可能了。以后汽车行业,市场更规范,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一点。坐汽车更多的要打品质牌,不像过去造的出来就能卖得出去了。行业也理性了,整个市场也理性了。另外一方面也不能这么悲观,汽车行业还是很有前景,北京上海已经接近饱和了。能买得起车的基本上都买了。但反观其他地区,市场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中西部二三线的顾客群还是最有发展前景的。现在上海北京这些一线城市前一代的车已经要更新了,甚至有的家庭可以买第二部第三部了。北京上海的需求量还是在那里,但是还是要向二三线城市转移。
4. 我们刚毕业的时候可能会选择像博世大陆这样的零配件厂,也可能会选择大众通用这样的整车厂,对于我们来说这两方面选择有什么不同么?
整车更偏向于系统,零部件厂更加偏向于专业。零部件厂更加偏向某一个专业技术,整车厂肯定对ESP有了解但是肯定没有像博世了解的那么深入,整车厂对零部件的性能对系统方面掌握得比较多,但细节的部分没有零部件企业专业。本科生选专业方向以后,想在这一方面发展的,不妨去零部件厂,零部件厂有很多方面研究很深入。如果对这个系统比较感兴趣,但是没有兴趣做专门领域研究。还是建议去零部件厂。
5. 您能谈一谈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不是还要经历很长时间的发展?
我目前就是从事这方面的研发,汽车电器化的研究领域。从我个人来看,这是一个很大的趋势,但是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取决于电池技术的发展。从现在的技术来说电动汽车很难实现大规模。今后的五到十年时间的时间,应该是混合动力发展比较快速的时期。在近二十年混合动力会有比较大的发展,在二十年之后,纯电动的汽车可能会超越混合动力甚至超越我们的燃料电池的汽车。电池技术越早解决电动时代会越早到来。但是这个过渡阶段就是混合动力。

5.现在我们学院开设了很多与车辆有关的方向,主流的几个方向电子,整车,营销,发动机,对于方向的选择和我们在大学的学习您有那些建议?
整车更加倾向于系统,如果对系统更感兴趣,那么到整车厂的工作更容易找到一些。虽说整车厂也有电子发动机,但是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没有明确的方向,整车厂可以找到各个事业部,本科生去整车厂还是比较好一些的。电子和发动机方向更专一点,博士和硕士读电子方向很不错,电子方面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像我们博世这样的企业就是以电子为主的,就我们自身来说需要大量这样的人才,但不只是博世这样的企业,许多企业对电子方面人才的需求都很大。整个汽车行业来说电子电器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像ABS,ESP,以及发动机这些都已经是完全电气化了。车身网络,以后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会使电子方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行业需要很多有汽车背景的电子方面的人才。
6. 现在我们本科生面临着许多选择,保研,出国,工作。对于这几条路线的选择您有什么建议?结合您工作的经验谈谈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本科毕业是否愿意从事研究工作,成绩是不是很好,对这个行业是否感兴趣,如果不是很感兴趣我觉得工作是最好的出路。如果对技术行业感兴趣,那你可以保研或者出国,保研出国也要分两种,保研要有你比较心仪的专业和导师,如果没有特别心仪的,我觉得出国也是一个很好的出路,特别是国外汽车行业的技术水平也是很高的。他们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些项目,现在德资企业也比较多如果你有留学德国的经验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但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你自己有心仪的导师,本科时已经做项目了,研究生阶段还可以跟着他做很多项目,而且导师对你比较认可,我觉得在国内把研究生读下去也很不错的。有实际的项目对研究生也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如果招人的话,要看有没有实际的项目背景。如果做过项目,对于企业来说这可以省去很大一部分资源去培养你。而且国内科研条件也比以前好很多了。保研出国还是各有利弊。以后就业主要看你这个人的能力,看你个人的能力对企业的贡献度干活卖力与否。与团队的融合程度是否有团队精神也有很大关系。
7. 您现在在哪个部门工作,对您现在的工作和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展望?
我现在在技术部门工作,我们部门叫博世工程,专门做工程服务,我们是纯研发部门。
我对目前所在的这个部门还是很满意的,和我以前学的东西相关度也比较大,而且我们部门研发的东西还是比较新,许多东西可以说还是一张白纸,我们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来描绘更加丰富的色彩。我希望我所在的这个电动事业部(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研发,主要针对电动车和混合动力系统的研发)能建立一个本土化的研发团队。做好中国市场一定要本土化的团队,中国市场有中国的特色,要求更加灵活,反应更加迅速,不能总是指望德国方面做评估,再给予回复。这在时间上可能早就被其他的公司超越了。如果本土研发能力太缺乏,这个项目的成本也会上升。国外的研发成果如果转移到国内会需要很高的成本的。任何一个外资企业如果想在中国市场做好,必须要有一个比较强大的本土团队。就我们博世来说,做得好的事业部一般都是本土化实力比较强的部门,我的展望就是在我所在的部门建立自己的技术能力,我们中国的工程师尽可能多的自己完成科研项目。如果最好的话就是不需要德国本部的支持全都由我们自己研发,这是最好的情况。像博世这样的企业,它的核心的技术,基本上都在德国的本部,很多合资企业也是这样的。





 

采访记者:张家元,梁世达

返回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宁远馆 邮编:201804 

© 2017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