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

师资队伍TEACHERS

耿振
  • 姓名:

    耿振

  • 性别:

  • 出生年月:

    1986.10

  • 职称:

    助理教授

  • 导师类型:

    硕导

  • 研究方向: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本质安全型固态锂电池,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

  • 电子邮箱:

  • 办公电话:

    021-69583895

2016年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师从张存满教授,博士期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2014-201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工程系卢云峰教授课题组进行联合培养。201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李泓研究员。曾先后在央企、大型国企从事技术研发、管理工作。2021年7月加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任助理教授。目前共计发表SCI研究论文30 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10余篇。作为第一/二发明人,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 余项,已授权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前瞻研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多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
【代表性论文】
1. In-situ polymerized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with stable cycling for Li/LiCoO2 batteries, Nano Energy, 2021, 91, 106679-106686.(SCI IF: 17.881,第一作者)
2. Interfacial layer rich in organic fluoride enabling stable cycling of high-voltage PEO-based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Electrochimica Acta, 2021, 404, 139617-139624.(SCI IF: 6.901,通讯作者)
3. Effect of organic electrolyt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olid electrolyte for solid-liquid hybrid lithium batterie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1, 13, 2, 2685-2693.(SCI IF: 9.229,通讯作者)
4.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capable of stable opera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19, 23, 46-652.(SCI IF: 17.789,第一作者)
5.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of garnet Li7La3Zr2O12-based solid state electrolytes for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8, 389, 120-134.(SCI IF: 9.127,第一作者)
6. Oxygen-doped carbon host with enhanced bonding and electron attraction abilities for efficient and stable SnO2/carbon composite battery anode,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18, 1-11.(SCI IF: 8.273,第一作者)
7. Improv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biomass-derived nanoporous carbon/sulfur composites cathode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by nitrogen doping, Electrochimica Acta, 2016, 202, 131-139.(SCI IF: 6.901,第一作者)
8. Pore size effects of porous carbons with ultra-high surface area on high-pressure hydrogen uptake,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15, 24, 1-8. (SCI IF: 9.676,封面文章,第一作者)
9. Spillover enhanced hydrogen uptake of Pt/Pd-doped corncob-derived activated carbon with ultra-high surface area at high press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3, 38, 9243-9250. (SCI IF: 5.861,第一作者)
10. Influence of barium dissolu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oxygen permeation performance of Ba1.0Co0.7Fe0.2Nb0.1O3-δ membrane in aqueous medium,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12, 402, 140-145.(SCI IF: 8.742,第一作者)
【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1、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浆料、正极极片与全固态电池,专利号:CN202110095346.4。
2、一种锂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202010502133.4。
3、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电解液及二次锂电池,专利号:CN201810578742.0。
4、一种高比表面积高氮含量掺杂多孔碳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201410117820.9。
5、一种高含量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201410117836.X。
【主持/参与的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锂电池体系中固态电解质的原位生长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经费25万元),2019.01-2021.12,项目负责人。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固态锂电池体系中基于电化学的固态电解质原位生长研究”(经费5万元),2018.05-2019.03,项目负责人。
3、企业前瞻技术研发重点项目,“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材料及电芯工艺开发” (经费1400万元),2019.03-2021.06,项目负责人。
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高效大功率碱水电解槽关键技术开发”(经费20万元),2021.09-2022.12,项目负责人。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专项,“高能量密度纳米固态金属锂电池研究” (经费3500万元),2016.01-2020.12,课题核心骨干。
6、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固态复合金属锂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经费500万元),2017.01-2018.12,课题核心骨干。
7、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先进储氢技术研发与系统示范”(经费387万元),2011.01-2013.12,课题核心骨干。
7、国家863计划项目,“基于可再生能源制/储氢70MPa加氢站系统研制及示范” (经费2880万元),2012.12-2015.12,课题成员。
8、国家863计划项目,“风电直接制氢及燃料电池发电系统技术”(经费1950万元),2014.01-2016.12,课题成员。
【承担教学课程】
本科生《车用新能源及动力系统》,32学时。
【所获荣誉及奖励】
2020年 上海市长宁区高层次人才计划
2019年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奖团队特等奖
2018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7年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015年 同济大学阿克苏-诺贝尔奖学金
2014年 国家留学基金委 中国政府奖学金
2013年 同济大学拜耳优秀学习奖学金
【课题组招生招聘】
1、 欢迎材料、化学、物理、动力机械相关专业学生推免/报考研究生
2、 欢迎相关背景本/硕毕业生应聘科研助理/工程师岗位
3、 欢迎相关背景博士毕业生应聘博士后岗位
希望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助力学生成长,将为优秀学生推荐科学界继续深造或工业界工作机会。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宁远馆 邮编:201804 

© 2017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