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

师资队伍TEACHERS

耿振
  • 姓名:

    耿振

  • 性别:

  • 出生年月:

    1986.10

  • 职称:

    预聘助理教授

  • 导师类型:

    硕导

  • 研究方向:

    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本质安全型固态锂电池

  • 在研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效紧凑型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原位选择性聚合构建高电压固态金属锂电池异质多层电解质及调控机制

  • 电子邮箱:

  • 通讯地址:

    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405室,邮编:201804

山东泰安人。2016年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师从张存满教授,博士期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2014-201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化学工程系卢云峰教授课题组进行联合培养。201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李泓研究员。曾先后在央企、大型国企从事技术研发、管理工作。2021年7月加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电解水制氢和固态锂电池领域。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共计发表SCI研究论文30余篇。作为第一/二发明人,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 余项,已授权10余项。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前瞻研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多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多项。担任《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青年编委。
【主要研究内容】
1、碱性电解水制氢核心组件及器件
(1)复合多孔隔膜的可控设计制备及膜过程传质机理研究
(2)基于数据驱动的复合多孔隔膜制备工艺优化及构效关系研究
(3)阴离子交换膜可控制备及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开发
(4)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膜电极设计及制备工艺开发
(5)碱性电解非贵金属催化剂可控设计制备及催化机理研究
(6)阴离子交换膜电解堆设计与开发
2、固态锂电池核心材料与电芯
(1)固态电解质的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开发、界面及离子输运机理研究
(2)固态电池电芯设计与集成工艺开发

【代表性论文】
1.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Ru@NiMoCu porous electrode for high current alkaline water electrolysis,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4, 2303623.(SCI IF: 27.8,通讯作者)
2. Construction of sulfone-based polymer electrolyte interface enables the high cyclic stability of 4.6V LiCoO2 Cathode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4, 2303623.(SCI IF: 27.8,通讯作者)
3. Advanced electrolytes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with high safety and cycling stability, Accounts of Materials Research, 2024, 5, 184.(SCI IF: 14.0,通讯作者)
4.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from the view of the performance of water electrolysis cell,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2024, 90, 348. (SCI IF: 14.0,通讯作者)
5. Porous Nickel-Molybdenum Phosphide Alloy Electrodes for Alkalin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at the High-Current Density, Renewables, 2024, 2, 150. (通讯作者)
6. Recent advances and future prospects on Ni3S2-based electrocatalysts for efficient alkaline water electrolysis,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2024, 9, 659. (SCI IF: 10.7,通讯作者)
7. Multi-stage porous nickel–iron oxide electrode for high current alkaline water electrolysi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 2214792.(SCI IF: 18.5,通讯作者)
8. Layer-structured composite solid-State electrolyte with a LATP-coated separator for high-voltag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2023, 6, 8626. (SCI IF: 5.4,通讯作者)
9. In-situ polymerized solid-state electrolytes with stable cycling for Li/LiCoO2 batteries, Nano Energy, 2022, 91, 106679.(SCI IF: 16.8,第一作者)
10. Interfacial layer rich in organic fluoride enabling stable cycling of high-voltage PEO-based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Electrochimica Acta, 2022, 404, 139617.(SCI IF: 5.5,通讯作者)
11. Effect of organic electrolyt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olid electrolyte for solid-liquid hybrid lithium batterie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21, 13, 2, 2685-2693.(SCI IF: 8.3,通讯作者)
12.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capable of stable opera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Energy Storage Materials, 2019, 23, 46-652.(SCI IF: 18.9,第一作者)
【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
1、一种碱性电解槽用镍基复合电极及其制备方法,CN202210851802.8。
2、 一种适用于高温环境的电解液及二次锂电池,CN 201810578742.0。
3、复合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固态锂电池,CN 202110309695.1。
4、多层结构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二次电池与用电设备,CN 202110326143.1。
5、一种宽温度范围固态电解质及其应用,CN 202110309359.7。
6、复合固态电解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固态电池,CN 202011495087.6。
7、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片、电池及其制备方法,CN 202110540018.0。
8、复合正极材料、嵌锂复合正极材料、电池及其制备和应用,CN 202011339451.X。
9、一种锂电池负极极片的制备方法,CN 202010502133.4。
10、固态电解质、复合固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N 202010280336.3。
11、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正极浆料、正极极片与全固态电池,CN 202110095346.4。
12、一种高比表面积高氮含量掺杂多孔碳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201410117820.9。
13、一种高含量氮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201410117836.X。
【主持/参与的代表性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原位选择性聚合构建高电压固态锂电池异质多层电解质及调控机制”(经费50万元),2025.01-2028.12,项目负责人。
2、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高效紧凑型碱性水电解制氢技术”(经费150万元),2022.12-2025.11,子课题负责人。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锂电池体系中固态电解质的原位生长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经费25万元),2019.01-2021.12,项目负责人。
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固态锂电池体系中基于电化学的固态电解质原位生长研究”(经费5万元),2018.05-2019.03,项目负责人。
5、企业前瞻技术研发重点项目,“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材料及电芯工艺开发” (经费1400万元),2019.03-2021.06,项目负责人。
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高效大功率碱水电解槽关键技术开发”(经费20万元),2021.09-2022.12,项目负责人。
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专项,“高能量密度纳米固态金属锂电池研究” (经费3500万元),2016.01-2020.12,课题核心骨干。
8、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固态复合金属锂保护关键技术研究”(经费500万元),2017.01-2018.12,课题核心骨干。
【承担教学课程】
本科生《车用新能源及动力系统》,34学时。
本科生《氢能科学与技术》,34学时。
研究生《电极过程动力动力学》,34学时。
【所获荣誉及奖励】
2024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
2020年 上海市长宁区高层次人才计划
2019年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奖团队特等奖
2018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
2017年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2015年 同济大学阿克苏-诺贝尔奖学金
2014年 国家留学基金委 中国政府奖学金
2013年 同济大学拜耳优秀学习奖学金
【课题组招生招聘】
1、欢迎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热爱科研的优秀学生推免/报考研究生
2、欢迎相关背景本/硕毕业生应聘科研助理/工程师岗位
3、欢迎相关背景博士毕业生应聘博士后岗位
希望经过系统的科研训练,助力学生成长,将为优秀学生推荐科学界继续深造或工业界工作机会。

地址:上海市嘉定区曹安公路4800号宁远馆 邮编:201804 

© 2017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版权所有